自蘭州市本輪疫情爆發,隨著確診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人數逐漸增多,蘭州人民發現,以前從電視上見到的方艙醫院從未離自己如此之近——一張張隔離病床整齊劃一,每張病床都配備有被褥、床頭柜及其他輔助設備和生活用品,供患者使用的洗漱用品、公共衛生區域、直飲水機等基礎設施也一應俱全,近千人在同一個封閉空間中過著床位相挨、統一發餐、公用盥洗空間的集體生活。 蘭州市肺科醫院的方艙志愿者第一時間隨醫療隊伍援去了方艙,在這座由蘭州新區綠地會展中心改建的方艙中,他們積極開展志愿者服務,在做好艙內各梯隊物資運輸調配、信息聯接報送的同時,認真聽取患者的訴求和心聲,幫助他們解決一些“急、難、盼”的現實需求。通過建立臺帳、開通24小時咨詢熱線,先后接聽了數十通咨詢求助電話,協調解決了陽性隔離患者因慢性病藥物短缺、小孩、孕婦發燒轉院等現實問題。圍繞“慢(急)病患者就醫治療、家里老人(小孩)無人看護、心理壓力過大”等方面開展工作,疏導和安撫大家情緒,努力完善處置程序、措施,更好服務患者。 在蘭州新區方艙醫院里,還活躍著另一個“紅色”群體,他們既是接受治療的病人,同時還是為病友提供服務的志愿者,他們用自己的努力,與蘭州市肺科醫院醫護人員一起托舉起了生命的方舟。為緩解方艙醫院的后勤保障壓力,蘭州新區方艙醫院發布了志愿者招募令,幾分鐘時間就收到數十個報名信息,“我是黨員,組織需要的時候要第一時間站出來!”“我是無癥狀感染者,身體沒有不適,干什么活都可以!”……很快,這支由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患者組成的志愿小隊便組建起來,成為了方艙醫院里耀眼的一抹志愿紅。他們自發協助工作人員維持秩序、搬運物資、分發餐食、打掃衛生,成為保障方艙醫院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力量,他們通過個人的實際行動,給醫護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,同時也將樂觀的心態傳給了其他艙友。 在方艙醫院的日與夜中,大家正漸漸感受到,“患者”與“志愿者”身份的界限正變得模糊,而人與人之間最純真最真摯的聯結卻愈發清晰,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無微不至、患者對醫護人員的理解尊重以及對志愿者真心的謝意,都讓大家體會到困難面前眾志成城的愛與溫暖。
|